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历史

明皇宫的历史背景介绍,明皇宫使用了多少年?

明皇宫的历史背景介绍,明皇宫使用了多少年?

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降为留都,由皇族和大臣驻守,以保证南京也有个形式上的朝廷。但南京宫殿渐趋冷落,数百年间,南京明故宫屡遭损坏。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殿、华盖殿等被雷电击中起火后烧毁。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刮飓风,太庙的树被连根拔起,太庙大祀殿和皇城各门兽吻被毁。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南京下暴雨,江水泛滥,整个南京城及皇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的弟弟朱由崧逃往南京,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这时明故宫已相当破败,朱由崧只能在武英殿“登基”了,因为三大殿已荡然无存。清军平定江南以后,清政府将明故宫改为八旗兵驻防城,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

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到达江宁(南京),见到残破不堪的明故宫大为感慨,作《过金陵论》一文写道:“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可见此时的明故宫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了。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明故宫又经受了一次较大的破坏,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构件以外,只剩下一片残垣碎瓦、蛇鼠出没的废墟了。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经康熙批准,又拆迁了南京明故宫宫殿殿琉璃瓦,九龙藻井,丹陛等物发往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建成九龙大殿,目前法雨寺中还保留了原本为明故宫的丹陛、九龙藻井以及大量的屋顶琉璃瓦、琉璃构件,每一件都非常珍贵。其中 为弥足珍贵的是被安置在法雨寺九龙殿内中间顶部的九龙藻井,九条木雕金龙依然完好,张牙舞爪、栩栩如生,虽然经过多次修葺,但还基本保持原样,充分反映出南京明故宫建筑风格重气势而不追求过分华丽的“简朴”风格。

从法雨寺九龙殿保留的明故宫琉璃构件(包括瓦当、滴水、正脊、垂兽、截兽、正吻等)以及明故宫遗留的构件来看,其装饰风格已为中国明清官式建筑打造了样板,影响其后几百年至今。

1911年,英国人法雷斯又从明故宫遗址中拆走七块石刻和三对石狮,运往下关扬子饭店进行装饰。到了1929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安葬中山陵,新建了中山东路和逸仙桥,中山东路横跨奉天殿广场,把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目前南部为白下区管辖,北部为玄武区管辖),这时的明故宫遗址仅存午门与地下柱础等少量的遗迹了。

原国民党主席林森,好古玩古,对明故宫和明孝陵的建筑遗址钟爱有佳。1932年,他修建自己的别墅“桂林石屋”时,竟然从明故宫遗址上“调用”了一批精美石雕装饰在石屋前。

南京解放后,刘伯承、陈毅等同志即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征求保护意见。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明朝皇宫遗址,应该予以保护,因此决定将约350个石柱础就地深埋,埋入路北侧中轴线及其两侧;将中山东路北侧约60万平方米的地面辟为南京军区教练场进行保护;并将当年被英国人法雷斯劫至下关扬子饭店的石雕运回,陈列在奉天门遗址。

现在这座由七块石雕组成的石屏风,虽然不知其原来的准确用途,但是精美程度比中都雕刻都有过之而无不及。20世纪90年代南京军区教练场迁出明故宫遗址,现在明故宫遗址已经被开辟成了明故宫遗址公园,供大家参观。

这座作为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明初皇宫,实际使用长达54年,可 终还是走向毁灭。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朱棣在北京修建的故宫是完全按照南京明故宫的形制修建的,明代的北京故宫相当长时期各个部分的名称都和南京明故宫一样,到明中晚期和清代才有所变化。

现在北京故宫大部分建筑虽为清代重建的,即便如此,还是没有改变明代皇宫的整体形制。而南京明故宫并没有留下详细的图纸,考古学者只能根据遗址零散分布的遗迹,大概推测出其分布状况。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能从北京故宫看出当年南京明故宫的辉煌。厚重潜伏的历史底蕴,古风犹存的历史遗迹,明故宫依然散发着她那种历史赋予的高贵气质,无言地叙述那永不磨灭的悲壮历史。明故宫遗迹隐藏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后人,并从中感受和想象这座皇宫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