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建的长城究竟有没有用为什么说长城无用论
记得一个日本人在书中写道,世界上有三大愚蠢的工程,即金字塔、大和舰和长城!
从历史上看,北方游骑的确经常入关抢劫,比如明朝虽有坚固的长城,但却根本挡不住清军,先后遭遇6次清军入关劫掠,所以有不少学者包括康熙皇帝提出了“长城无用论”,由此批判秦皇汉武朱元璋等人的劳民伤财和徒劳无功。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作为一个军事工程,长城到底有没有用,难道真如康熙和部分学者所言,只是一个愚蠢的工程?让人意外的是,西方学者脑洞大开的反驳了这一观点,反而认为:长城害惨了欧洲!
长城主要作用是防御北方游骑,比如匈奴、突厥、蒙古等南下入侵,怎么害惨了欧洲,难道是传说中的“隔山打牛”?实际上,这一点虽然让人难以置信,但却符合一定的历史逻辑。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巴菲尔德脑洞大开,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认为“草原游牧帝国的存在,需要一个稳定的华夏帝国供其剥削”,然而一旦无法“剥削”时,草原游牧帝国为了生存,就不得不将目光转移到西方。而什么导致草原游牧帝国无法剥削中原王朝呢?
秦始皇修筑长城,使游牧帝国不得不将关注点放在曾经不屑一顾的欧洲诸国身上,从而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侵略之潮。
甚至,西方还有一些激进的学者认为,“对于西方文明,秦始皇确实是个祸水西引的讨厌鬼。”
换言之,秦始皇修筑的长城,作用非常明显,西方学者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长城对世界格局的战略影响,害惨了欧洲。
从历史记载上看,匈奴、突厥、柔然、蒙古等草原帝国,都曾侵略过西方。其中,除了蒙古是在东西方都取得了胜利之外,其他都是被打败之后,为了种族的延续,无奈之下西迁,一群残兵败将却给西方世界带去了深重的灾难。换一个角度看,如果能打赢,或能剥削中原王朝,又何必西迁?
那么,在军事作战中,长城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让草原游牧帝国“祸水西引”的呢?如今,有这么一个观点,就是长城防线漫长,根本就无法防御,草原游牧骑兵想要入关劫掠,随时都可以,所以修长城是一个愚蠢的决策,事实是这样吗?其实,以笔者来看,这纯粹就是不懂军事的狂犬吠日。
首先,长城的存在,不是追求100%的防御,而是减少草原帝国大规模骑兵入侵的几率!从长城防线来看,只有少数地方可供大规模骑兵通过,但这些地方往往都有重兵防守,至于清军多次入关抢劫,这不是长城没有作用,而是防守不力,换戚继光试试呢。至于荒野山林,大规模骑兵难以通过,而小股力量渗透,对中原王朝影响又不大。
其次,草原帝国骑兵的确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但只要整个长城防御力量还在,那么入侵者就要面临被阻击、伏击,被截断后路而无法回家的危险,所以清军入关劫掠之后,往往很快就退回去了。总体而言,入侵者只能对中原王朝实施有限度的骚扰,很难长期在关内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
三,长城不是简单的防御,而是积极的防御性作战工事。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人进攻匈奴,都是以长城作为据点,所谓“进可攻、退可守”,先天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当时没有长城,那么汉朝军队处境就不一样了。另外,在中原王朝实力衰弱时,长城可以防御,在中原王朝强盛时,长城可以作为进攻的桥头堡。
从军事上看,长城对草原帝国影响巨大。在短期之内,由于中原王朝的衰弱,或边关将领的玩忽职守,导致游牧骑兵大规模入关,但从整个封建史上看,真正能大规模破关的游牧骑兵还是极少数。
其实,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三人,都是在取得了对草原帝国战争胜利的情况下,才决定大规模修筑长城,难道这些千古一帝都是笨蛋?不是愚蠢,而是一个高明的战略选择,眼光非常长远:如果没有长城,会发生什么?
当然,以今天的军事条件来看,长城的确没什么用,但在古代军事条件下,长城却有效的保护了华夏文明。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中国成为唯一流传下来的文明古国,与长城的保护不无关系。
由于中原文明有长城保护,草原游牧帝国一旦无法剥削,甚至还遭到中原王朝据点长城的强势打击时,为了生存,就不得不选择西迁——剥削西方。所以,西方学者认为长城害惨了欧洲,虽然逻辑上略微牵强,但也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