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扫盲运动 让人们“睁开”眼睛
扫盲运动简介
扫盲运动是指扫除文盲的运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
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
扫盲运动起止时间
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开展扫盲教育。
1952年5月24日,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实习学校,扫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教育部与全国妇联于1990年还共同设立了巾帼扫盲奖,每两年表彰一次扫除妇女文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妇女扫盲工作更好的开展,以达到20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妇女文盲的任务。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得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教育部建立了扫盲评估和表彰奖励制度,1996年设立了“中华扫盲奖”,以表彰为扫盲工作做出贡献的组织和脱盲成绩显著的个人。1996--2000年每年表彰奖励一次扫盲教师和基层扫盲工作者,5年共表彰个人近千人,先进单位400多个。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扫盲运动开展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文盲占90%。
2、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 基本的人权。
扫盲运动的意义
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 有标志性的成就,是中国教育史上 辉煌的篇章。
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不仅意味着中国教育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素质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还意味着中国政府兑现了对世界的承诺。“消除知识差距,将全球每个居民受教育的权力变成现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行动的两项主要目标之一。
扫除文盲则是该项目标的主题。198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目的是实现2000年以前扫除文盲的行动计划。
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世界上文盲人口 多的国家之一,理所当然地要为在2000年以前扫除文盲而努力奋斗。
总之,建国之初的扫盲运动不但在文化上使广大农民摆脱旧社会的噩梦,打开知识文化的大门,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解放,而且为广大农民通过技术革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建国初期的扫盲运动,迈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初的步伐。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扫盲运动更加了解了呢,更多新中国著名历史事件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