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 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
今年是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11月29日,中央为此专门召开了高规格座谈会。
12月1日,《人民日报》发文《人民爱戴的总司令——关于朱德同志的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系统梳理朱德元帅的一生。
朱德生于1886年12月1日。
阅读朱德的人生故事,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了一些以前不大广为人知的说法,通过翻阅资料,发现这些说法背后都是新中国建设过程中一些举足轻重的事件。
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地空导弹兵二营全体官兵,这是毛泽东同志唯一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一支整建制的营级部队。
据了解,四十年代末期,世界上 一批地空导弹开始服役,但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地空导弹。五十年代后期,退踞台湾的国民党空军装备了美制高空高速侦察机,凭借先进的飞机性能和高空优势频繁进入中国大陆领空。
当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都先后多次表示要发展尖端武器,保卫领空安全。1956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组建中国地空导弹部队,这支部队当时并未向外界公布,只有一个神秘代号“543”。
1959年10月7日,一架RB-57D型高空侦察机从台北起飞,凭借高空优势越过沿途我国歼击机的层层拦截,一路飞过徐州、济南,飞向北京。中午12点04分,在位于北京郊区的秘密基地上,3枚地空导弹射向RB-57D侦察机,侦察机被击中,驾机的国民党空军上尉王英钦毙命。
这一消息传出,世界震惊,在外国人眼中“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创造了世界防空作战史上 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飞机残骸落在北京通州的一块庄稼地上,朱德等人前往现场去看,他拿着拐棍在地上用力蹾了两下,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
1961年,美国将两架U-2型高空侦察机秘密运送到台湾,这是当时世界上飞行高度 高、性能 先进的侦察机,美国凭借它随意飞到各国领空侦察,标榜“U-2不可击”。
面对U-2,当时空军首长作出决策:带着导弹打“游击战”。1963年8月29日,官兵伪装成地质勘测队,进入U-2经常飞行的江西南昌向塘阵地。9月9日早上8点32分,随着一声令下,3枚导弹击中U-2侦察机,侦察机坠毁在南昌东南15公里处,国民党中校陈怀生当场毙命。
这一次,我国开创了地空导弹打游击的奇迹,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 面对外国记者的追问,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幽默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捅下来的。”
《人民日报》报道中提到,朱德非常重视调研工作,调研的地域也非常广泛,“是 一位到海南岛调研、提出开发海南岛建议的中央领导人”。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发现,朱德与海南岛的缘分还不止这一次。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曾两次到海南岛视察。
一次是在1957年1月16日到28日,历时12天,几乎走遍了海南岛,视察了黎族苗族自治州、榆林海港、海南铁矿、石碌铁矿、西联农场、红光农场等地。
1963年1月15日至22日,77岁的朱德 二次在海南岛视察,他从海南岛北部到南段又重回北部,在视察南林农场和兴隆农场时,他走进农场的橡胶林、咖啡林、可可林和胡椒林,了解生产加工情况。
经过调查,对如何开发和建设海南岛,朱德向党中央提出过不少意见。1957年1月20日,朱德在给党中央的电报中说:“海南岛的地上和地下,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物资都便于出口,极有发展价值和发展前途”,“这样好的地方,我以为只要财力所及,即应积极组织力量从速进行开发。”
1963年3月2日,他在写给党中央的视察报告中再次说:“ 近我到海南岛转了一趟,深深感到这是我们祖国的一大块宝地”,“据统计,那里的可垦荒地约二千多万亩,现在国营农场已经利用的只有一百七十七万亩,其他大片土地,尚待我们早日开发。”
朱德还提出了具体开发措施,他在多次报告中都提到要发展“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多种经营”,“把海南岛建设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并指出在开发阶段,国家应该予以支持。他在一份写给党中央的视察报告中提到,为了“加强对热带经济作物的研究,应当给他们(海南岛)以技术援助”,海南岛在开发阶段:“国家必须在粮食、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援。”
朱德也非常爱写诗,据《人民日报》报道,从目前收集的情况看,朱德的诗词有600多首。2007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朱德诗词集》,收录了朱德诗词550首,其中大多是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朱德日记中选出的。
他的诗记录了不少当时革命事迹,例如《纪念八一》、《井冈山会师》、《攻克石门》等。
在众多诗中,朱德唯一一首传世的白话诗是赠予郭沫若的。1938年10月22日,朱德从延安飞赴武汉,在周恩来陪同下与蒋介石见面,报告八路军一年多来的战绩,争取蒋对八路军的支持,建议他培养游击干部,在敌后放手发动游击战。
当晚,朱德住在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 三厅厅长郭沫若家中,这是两人相隔11年后的再次相聚。临别时,朱德作诗《重逢——我送郭沫若在汉口别》,赠予郭沫若。“别后十有一年,大革命失败,东江握别,抗日战酣,又在汉皋重见。你自敌国归来,敌情详细贡献;我自敌后归来,胜利也说不完。敌深入我腹地,我还须支持华北抗战,并须收复中原;你去支持南天。重逢又别,相见——必期在鸭绿江边。”据朱德诗歌研究者考证,这是他唯一一首流传于世的“白话新诗”。还留意到一段往事。
1976年元旦前夕,已经九十多岁的朱德从医院回家,元旦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毛泽东新发表的两首词,分别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
“毛主席的词写得真好啊”,朱德听到这两首词感慨道。这两首词也激发了朱德的创作愿望,他用了一个多星期,写下了《喜读主席词二首》,后刊登在《诗刊》1976年二、三合期(总 82期)上。
《喜读主席词二首》其中的 一首:“昔日上井岗,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而今势更望,能不忆当年。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这是朱德生前 后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