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历史

朱德和康克清是如何当十几个孩子爷爷奶奶的?

朱德和康克清是如何当十几个孩子爷爷奶奶的?

今年是朱德总司令130周年的纪念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德总司令和他的家人吧。

朱德是我国开国元勋,他对我国有着极大的贡献。建国后,朱老总不在军队中担任什么实际职务,而是担任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工作并不繁忙,能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天伦之乐。在颐养天年的时候,看着家里十几个孩子跑来跑去,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然而这惬意的背后也有着许多着朱老总对家中兄弟的感恩与养活教育这些孩子的辛劳。

家里一下多了十几个“山里娃”

孩子们刚来时,头发乱蓬蓬的,衣衫褴褛。康克清帮他们洗头洗澡,并和工作人员一起,到西单商场为每个孩子买了一套新衣服。孩子有大有小,衣服型号各异,整整买了一大包。赵力平(朱德的儿媳妇)回忆:“从那以后,每年我都要陪康妈妈这样采购几次,买四季的衣服,还有鞋子、袜子。反正不论买什么,每个孙辈都得一套,我和康妈妈一人抱一堆。所以售货员都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们:这两位是怎么啦?”孩子太多了,朱老总家里就设法到后勤部,买一些部队换装换下的旧衣服和鞋子,有的太旧或有点残破,就先拿出去补。

从内陆山乡间出来的孩子,父母们整日忙于生计,哪有时间给孩子进行什么家教,有的连大小便上厕所都不知道。这又忙坏了康克清,又得收拾,又得教孩子们各种规矩。在安排好这些孩子的食宿之后,又为这些侄孙一一联系好入读的学校。

在乡村闲散惯了的孩子,突然进了都市的学堂,深感拘束,也读不进书;难改的乡音,既影响他们听课,也不便与同学交流。他们对学习感到吃力,总盼着回到那怎么折腾也出不了圈的中南海大园子,和自家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纵情嬉闹。朱老总对侄孙们的表现,有些光火:接你们来,是为了学习,作有用之材的,这么畏难、放纵能有什么出息!他把侄孙们交给警卫部队加以管束调教,克服散漫旧习;还请来老师,利用周日补课,复习课堂知识,教习普通话。经历了一番调教,这些乡村来的孙辈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朱和、朱小兰、朱春元后来都上了大学,当然这是后话。

日子过得非常紧张,连买铅笔冰棍的前都要记账

孩子多了,多了天伦之乐,但也给朱老总家庭的生活,带来了较沉重的负担。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 高领袖,虽然定的是一级工资,但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他们拿的都是四级工资,也就是400多元。绝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是随着参加工作的年限而递增,而这几位 高领袖,又响应了毛泽东的倡导,工资实行递减制。

那时候,任何一层的领导人,除了死工资外,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了。和党政干部相比,军队干部的薪金更高,元帅的工资和各种津贴加在一起约有700元。朱老总完全可以拿元帅的工资。但一向淡泊物质享受的他,以不在军队中担任什么实际职务为辞,坚决不拿元帅的工资。

这样一来,他和康克清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才顶一个元帅的工资。虽说700元在那时也是个很大的数目,可在两位老人开销外,再加上十多个孩子的吃、穿、上学的费用,还有房租、水电费,雇保姆,接济故乡的困难亲戚等等,就变得很紧很紧了。

据朱德家担任管家的警卫郭计祥回忆:老总家的每一笔开销,郭计祥都记上账,甚至连“援朝铅笔二分”,“和平冰棍三分”这细小的花费都一丝不苟。许多年间,基本上每月仅能余下几毛前,偶尔有余下几元前的时候。郭计祥记得还有几次,没到下一次领工资的时候,前就所剩不多了,他不得不向朱老总和康克清发出警报:“出现赤字啦!”

据几位知情的前辈回忆,当年在中共中央 高领导层中,有三位家庭比较困难是有名的,即刘少奇、朱德、陈云,原因都是家庭成员多,需要接济的亲戚多。中央办公厅曾设法给予他们补助,但除了陈云家笔者没有了解,不知情外;刘少奇、朱德在得知有额外补助后,都执意回绝了。

除了记录开销的账本外,朱德家里还有一个记录本,是记录孙辈在学校学习情况的:谁谁成绩较好,谁谁成绩不太好,谁谁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谁谁某月某日要开家长会,由谁谁去参加……

因为孩子多,开家长会有时由警卫代去,但多数情况,是康克清亲自到会的。孩子学习、成长中的一些问题,都由康克清亲自处理。

儿媳赵力平说:“让康妈妈操心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在妇联的领导中,康妈妈不像蔡畅、邓颖超、许广平、史良等,不是留过洋,就受过高等教育。她出身贫苦农家,没读过什么书。和那些人在一起工作,她本来压力就挺大;搞好分内工作,学习的任务也很繁重;还要照顾总司令,可她依然分出精力,关爱孙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