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历史

谁埋葬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有哪些

谁埋葬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有哪些

清政府为组建北洋水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军事武器设备方面也尽量做到 好。但是为什么在当时那种极受重视的情况下,北洋水师会全军覆没呢?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基本信息介绍: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 强、规模 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 一,世界 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1909年合并为巡洋舰队。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造船舫,致使邓世昌的炮弹打不响,北洋水师就此销声匿迹。似乎事情很简单明了,没有任何疑问。可是,《军人生来为战胜》的作者金一南却发出了质问的声音:史实证明,无论是经费还是硬件装备,北洋水师一点不比日本的联合舰队差,为什么却打了败仗,彻底消失了呢?

以往的说法往往把矛头指向动用了海军经费的慈禧太后和清政府,但是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仔细的考察,作出了如下结论: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到1888年成军27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经费1亿两白银,年平均300万两。日本政府从1868〜1894年26年间共向海军拨款9亿日元,折合成白银才6000万两,每年合计白银230万两,日本政府的总投入只是同期清政府投入的60%!

就硬件装备方面,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日本联合舰队。铁甲舰方面,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的数量比是6:1,中国遥遥领先;非铁甲舰方面8:9,日本略胜一筹。定远号、镇远号的护甲厚14寸,即使是经远号、来远号的护甲厚也达9.5寸。日本方面,即使威力 大的“三井号”舰,也缺乏北洋舰队这样较大规模的装甲防护。

而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设计而成,各装30厘米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寸,堪称当时亚洲 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就火炮而言,无论大口径火炮,还是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均占优势。

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26:11,中国遥遥领先;小口径火炮方面,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92:50。只有中口径火炮方面,日本稍稍领先,中日比例是141:209。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比中国舰快1.44海里,优势也不是很大。清政府正是基于这种力量对比,才毅然对日宣战。

谁埋葬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有哪些?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庞大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联合舰队却一艘未沉。巨额军饷堆砌起来的一流的海军不经一战,原因何在?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舰队?

随着清政权的衰弱,汉族官僚李鸿章等人纷纷崛起。清政府没落的专制体制,由此而产生的腐败政治,进而在军队中形成了不良风气: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曲意奉承,一味迎合,追逐个人利益。久而久之,国家民族和军队的事情就蜕变成为个人获取利益的幌子。

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兴局厂、练新军,轰轰烈烈,在相当一部分清朝权贵们看来,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李鸿章兵权益盛,御敌不足,挟重有余,不可不防。因此,朝臣们为了削弱李鸿章,不惜削弱北洋海军。

限制北洋海军就是限制李鸿章,打击北洋海军就是打击李鸿章。总理海军事务大臣、醇亲王奕欲以海军换取光绪帝的早日亲政,会办海军事务大臣李鸿章则欲借海军重新获得一片政治庇荫。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以后,军费投资就越来越少。海军只是他们各自政治角逐中的筹码,谁还真正为海军的发展考虑?

此外,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以后,军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当时的《北洋海军章程》有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提督丁汝昌则在海军公所所在地刘公岛盖铺屋,出租给各将领居住,夜间住岸者,一船有半。而作为高级统帅的李鸿章,也对这种视军纪章程为儿戏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对日宣战前一日他才急电丁汝昌,官兵夜晚住船,不准回家。有备才能无患,而这样的军队如何打仗?

另外,在清朝兵部所定《处分则例》中明确规定,官员宿娼者革职。可一旦北洋封冻,海军遂淫赌于香港和上海。甚至在北洋舰队 为艰难的威海之战后期,来远、威远被日军鱼雷艇夜袭击沉的那夜,来远号管带邱宝仁、威远号管带林颖启还登岸逐声妓未归。官员带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样,严明的表面掩盖着的是一盘散沙,全然没有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等到临战迎敌的时候,北洋舰队首先布阵就陷入混乱。刘步蟾摆的是“一字雁行阵”,而丁汝昌的命令却是各舰分段纵列,摆成掎角鱼贯之阵。等到实际战斗时的队形却又变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阵形乱变不说,即使如此勉强的阵形,待日舰绕至背后时,也没坚持住,各舰都是各自为战。

战争一开始,敌人尚在有效射距外清兵就慌忙开炮,定远舰刘步蟾指挥首先发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和英员泰莱皆从桥上摔下受了重伤。这一炮就先让北洋舰队失去了总指挥!命运攸关的4个小时的海战从始至终几乎没有统一指挥!刘步蟾、林泰曾二位总兵,竟然无一人挺身而出替代丁汝昌指挥。

除去以上这些原因,有组织、携船艇的大规模遁逃和部分人员不告而别,致使人员减少士气大减也是战争失败的原因。面对这样一个全军崩溃的局面,万般无奈的丁汝昌“乃令诸将候令,同时沉船,诸将不应,汝昌复议命诸舰突围出,亦不奉命。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入舱仰药死”。官兵“恐取怒日人”而不肯沉船,使镇远、济远、平远等10艘舰船为日海军俘获,显赫一时的北洋舰队就此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