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历史

巴山苦娃子如何变成红军机枪手?

巴山苦娃子如何变成红军机枪手?

红军的胜利的有很深的历史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红军故事。“四川来了徐向前,军阀土豪心胆寒。”1933年春,土地革命烈火在川陕地区已呈燎原之势。刚满15岁的向守志 先报名参加少年先锋队,并当上区少先队队长。

当区苏维埃主席让他代表少年先锋队登台讲话时,昔日的穷娃子长工伢激动得满脸通红,千言万语并作一句话:“共产党是我们苦孩子的大救星,我们永远跟党走!”

得知向守志当上红军,母亲彻夜未眠打好一双草鞋,赶做一双粗布袜,翌日一早交给儿子:“你放心走吧,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多打胜仗多 敌人,将来平安回来。”母子俩都未想到,此次分手,竟成永别。

在红军连队,4种人被公认为 不怕死:一是战斗中冲 在 前面的连首长;二是高举旗帜紧跟连首长冲锋的打旗兵;三是站在制高点上吹响冲锋号的号手;四是冒着炮火到各班排传达上级指示的传令兵(后称通信员)。见向守志反应机敏、善解意图、记忆出色,连里让他当传令兵,但他自己却心心念念有一天能打连里唯一的一挺马克沁重机枪。

一次战斗间隙,向守志见到他熟悉敬重的刘昌毅副团长,便大胆请求说:“我个头高,让我扛机枪吧。机枪能多消灭敌人!”刘昌毅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向守志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机枪手。

狠狠打,拼命 ,向守志怀中的马克沁重机枪不时喷吐愤怒的火舌,敌人在他面前横七竖八纷纷倒下。一次战斗,向守志正扛着机枪打得起劲,突然一发炮弹呼啸而至。若不是班长及时把他按倒,他肯定要“革命到底”了。

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路后,向守志肩扛重机枪,双脚被日复一日的强行军磨得血迹斑斑,即使用布和稻草裹了一层又一层,还是不停地渗出血来。靠着巴山蜀水赋予的乐观秉性和血与火战斗锻打的钢筋铁骨,向守志和战友们愈挫愈勇,一往无前。

让向守志无比兴奋的是,1935年6月18日,红四方面军终于迎来了历尽艰辛的中央红军。在小金川岸边,他 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主席。在向守志的自传中,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这是我 一次见到毛主席。他穿着灰色棉大衣,身材高大,满头黑发被微风吹动,面带着微笑,不停地向我们挥手……”

然而,好景不长。政治野心日趋膨胀的张国焘,与党中央的分歧越来越大,用“打到成都去,南下吃大米”的口号蛊惑红九军官兵踏上南下之路。

事实证明党中央的预测英明正确:“南下是绝路”。百丈一战,川军以十几个旅挡住红四方面军南下的出路。与敌激战的七昼夜里,向守志扛着机枪不停地扫射,枪管都打得发红了,需要不断换水降温。敌人的炮弹在他附近 ,掀起的泥土把他深深地埋在了土里。弹皮削伤了他的手臂,他也没发觉,从土里爬出来接着射击,直至满手都是鲜血。

意识到南下之路走不通的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彻底觉悟过来,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朱德总司令和徐向前、刘伯承同志的领导下,再次踏上北上的征程。由于连续作战,机枪已经没有了子弹,北上之前,向守志只得忍痛将心爱的马克沁掩埋了起来。扛着步枪、身穿单衣、踏着没膝的厚雪,他接连翻越夹金山和折多山,饥寒交迫中失去知觉,幸得战友点燃篝火取暖才苏醒过来。 三次过草地时,向守志早已有了经验。他手执一根竹棍在前面探测沼泽深浅。当战友陷入泥潭出现危险时,他又用这根竹棍相继救出了10多名战友。

鉴于向守志作战勇敢,各方面表现出色,长征胜利不久,上级安排他到红军大学庆阳步兵学校学习深造,从此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