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提倡计划生育的几位先驱人物
如果寻找计划生育的理论根据, 早可追溯到道家鼻祖老子,他主张“小国寡民”,反对人口众多,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唐朝时,中国出现了另一位“计划生育”的先驱人物,他就是诗人王梵志,王梵志在诗中写道,“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该诗成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的 早出处。
三位“计划生育”的先驱人物,是宋朝的史学家马端临,马端临的父亲,是南宋右丞相马廷鸾,但他处的时代不太好,是南宋末年。宋朝灭亡之后,马端临隐居不仕,专心著述, 有名的著作是《文献通考》,该书分为田赋﹑前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二十四门,在这本书中,马端临认为“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提出了“少生”、“优生”、重视人口质量和整体素质的“计生”理论。
四位“计划生育”的先驱人物,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他率先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好的理论,“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食之?”、“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冯梦龙提出的“一对夫妇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跟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高度巧合。不过,他比我们早了几百年时间。
五位“计划生育”的先驱人物,是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洪亮吉,洪亮吉以户口每30年增加五倍来推算人口的增长规律,认为清朝的人口会在百年内增长5倍到20倍不等,形成人口过剩。洪亮吉以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理论成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六位“计划生育”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学者汪士铎,汪士铎全家受到太平天国的冲击,两个女儿因此丧命。他在《汪悔翁乙丙日记》中率先提出“晚婚”概念,认为“女子二十五而嫁,男子三十而娶”。在那个早婚早育的年代,这一概念可谓天破天惊。
除此之外,汪士铎还提出对育龄妇女,政府要广施“不生育之药”,用以控制人口的增长。这一理论与现代计划生育高度符合,让人怀疑是否穿越。不过,汪士铎也提出了许多“计划生育”的极端观点,他希望政府“驰溺女之禁,推广溺女之法,施送断胎冷药,家有两女者倍其赋……”,他甚至建议“非富人不可娶妻,不可生女,生即溺之,即生子而形体不端正、相貌不清秀、眉目不佳者皆溺之”。有人称汪士铎是中国的“马尔萨斯”,他是深入思考中国人口问题的 一人,但解决办法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七位“计划生育”的先驱人物,是乾隆皇帝,乾隆大帝虽然延续了许多康熙、雍正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但他却对人口的过度增长提出了深深的疑虑:“将来户口日增,何以为业?”,“朕查上年各省奏报民数,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乾隆让各省上报人数增长的原因。但他并未对人口增长出台更进一步的政策。
除以上人物以外,龚自珍、魏源等人对中国之“生齿日益繁,气象日益隘“也倍感忧虑,不过他们二人提出的减少人口办法是“迁移”,将“不士、不农、不工、不商”的游惰人口迁移出去,如果他们不“自愿”离开,则国家可强制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