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历史

朱棣修《永乐大典》的目的

朱棣修《永乐大典》的目的

《永乐大典》,这部空前绝后的超级书籍,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 大的百科全书。”公元1403年的盛夏,这是朱棣坐上皇位的 二年。一天,朱棣给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解缙等人下达了一道圣旨。

朱棣的这道圣旨内容用大白话来说是这样的:现在的书籍种类繁杂,内容冗长,要想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很是艰难。我决定将各种书籍的内容重新编辑一下,无论是什么内容都要编辑。

各位一定要认真揣摩我的意思,不要担心书籍繁多,也不要担心经费。大气魄啊!朱棣是一代雄主,他要编著的这部书一定是史无前例。皇帝把任务都安排了,解缙等人立即行动起来。

为了将此书编纂成功,编修的组成人员堪称奢华,“正总裁3人,副总裁25人,纂修387人,催纂5人,编写332人,看样57人,誊写1381人,续送教授10人,办事官吏20人,凡2180人。”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了永乐五年,这部浩如烟海的巨著终于被编成。我们能查阅到的资料显示,《永乐大典》总卷数达到了2.2万多卷,总字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7亿。因此,《永乐大典》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 早 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或言类书。

定稿时,3000多名誊抄人员长达一年的誊抄, 终形成了定稿。《永乐大典》无论是誊抄笔迹,还是装帧都非常精美。《永乐大典》编纂成功后,无论是朱棣还是后来的皇帝,都视其为极为珍贵的书籍。

特别需要值得指出的是,《永乐大典》在编纂时均保持了原书的本来面貌,没有改动书中的内容。这样的编纂方式,与后来的乾隆编纂的《四库全书》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永乐大典》更具有历史意义。

那么,朱棣为何要编纂《永乐大典》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绕不开两个字,“心虚”。一切都要从朱棣登基后心中的那个疙瘩说起,他是通过造反篡位的。

在古代儒家的道德体系里,篡位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这个帽子一旦被扣上,即使你是九五之尊的帝王,也很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即位之初,朱棣使用暴力手段,比如将反对者方孝孺史无前例地灭十族。

但是, 戮能堵得住芸芸众生的嘴吗?能 光天下人吗?所以,通过 戮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朱棣想到了一个办法,通过编纂书籍。历史告诉我们,朱棣的这一决策非常成功,甚至可以说朱棣是两千多年帝制史上成功的篡位者也不为过。

可惜的是,目前我国现存的《永乐大典》残本寥寥无几,而且还是嘉靖年间的手抄本。至于永乐年间的颁布,则一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