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运动是怎么回事谁发起的
乐府自西汉设置始,就具有多种功能:以诗合乐,以诗观风。“风”通过声诗的乐音感染,实现讽谕目的。古乐府(唐朝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为古乐府)确实都是些讽谕精神强烈的作品,但自六朝以来逐渐消亡。唐朝贞元、元和之际,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或“寓意古题”,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乐府古诗之体,改进当时民间流行的歌谣,发起“新乐府运动”。
所谓新乐府运动,指的就是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悯农》诗二首)、张籍(有乐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筑城词》《贾客乐》)和王建(《水夫谣》《田家行》《簇蚕辞》)等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为《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代表作为《田家词》《织妇词》《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二人世称“元白”。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除是新乐府运动的主将外,在诗歌形式上,他还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元稹诗中 有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此外,元稹所作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成为唐人传奇中的名篇。
元和十年,白居易遭谤被贬江州,新乐府运动因之受挫。不过,新乐府运动的精神,为晚唐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所继承。皮日休的《正乐府十首》和《三羞诗》,聂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腐朽和唐末农民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