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 丞相和相国是一回事吗
宰相、丞相、相国,这三个官职听起来很相似,大意上看起来似乎也职责类似,但其实他们并不是一回事,有人觉得他们的区别就是:相国权倾天下,丞相是政府领袖,宰相是皇帝助理。那是不是这样呢?正确解释是什么呢?
宰相
宰相 通俗易懂的含义就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 高官员的通称。需要注意的是“通称”,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 高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
宰相是通称,更是一种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宰相的正式官名也在不断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据记载,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相的名称正式出现。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等等。
秦朝,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称为“右丞相”,“左丞相”,以右为上。
汉朝仿秦制,丞相为正职,御史大夫为副职。
汉成帝时,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的政事,于是立三公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
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 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长官,甚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辽朝早期设北、南面官,有所谓北宰相、南宰相,有学者认为是可汗之下统帅部族的首领,非宰辅性质,存疑。
丞相
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 高官职。
丞相是宰相制度中,具体的官职名称。
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武王二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先开始使用丞相之名。
宰相是 高官职的通称,也是一种制度;丞相是 高官职的一个称呼。宰相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假如记不住哪个朝代的宰相具体称呼是什么?可以直接说某朝宰相,这样称呼不会错。
相国
相国(相邦)作为一个正式的官称出现要比丞相早,相国(相邦)和丞相是两个不同的职位。
并且丞相 初出现是相当于相国(相邦)的副手,相国(相邦)的地位要高于丞相。
后来相国逐渐被丞相取代,到吕不韦后,秦国不管出土文献和传统史料就都不在见相邦和相国的记载。
秦国丞相权力发展到顶峰,应该就是在赵高担任丞相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