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生母是谁啊
《清史稿》等正史明确记载:“孝圣宪皇后,钮祜禄(一说钮祜鲁)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凌柱的女儿,十三岁嫁到雍亲王府, 初的封号为“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生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庙号清高宗。
雍正即位后,封钮祜禄氏为熹妃。乾隆帝即位后,按照先皇遗命,封母亲为皇太后。
皇家档案——《玉牒》、《实录》与正史的记载也大致相同,貌似很清楚啊。
《玉牒》是皇室家谱,而《实录》则是皇帝日常生活记录,按说这些记载比民国编纂的《清史稿》更具权威性。
《玉牒》记载: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八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生母为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外祖父是凌柱。
《实录》记载:雍正帝即位,封格格钮祜禄氏为熹妃。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浩瀚的皇家档案库中,还有一份《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的档案,却与其他正史完全不同。
根据这份档案的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前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成书早于《实录》的《永宪录》是生活在乾隆时期的学者萧奭撰写的私史,也有类似记载:“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前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这两份记录中的熹妃是前氏,而非钮祜禄氏。册封大典上为何没有那位十余年后十分显赫的钮祜禄氏呢?
更诡异的是,《清史稿》、《玉牒》、《实录》之中也没有关于前氏的名字。
问题来了,这位前氏与钮祜禄氏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为啥要有两个姓氏呢?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雍正帝娶了汉人前氏,为了避“满汉不婚”的嫌,就把前氏改为满洲的旗籍,说她是镶黄旗的钮祜禄氏。
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要刻意隐瞒前氏呢?
道理很简单,康雍乾时期,满蒙通婚属于祖制,而满汉通婚则有违祖制,以拥有汉族血统的皇子继承皇位,满族的王公大臣是不会服气的,所以说,汉族的前氏必须消失,具有满洲高贵血统的钮祜禄氏应运而生。
康雍乾祖孙三代的煞费苦心造假隐瞒,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民国时期,由于人们排满情绪高涨,许多关于乾隆生母的野史传说陆续出现。
除了前文说的前氏、钮祜禄氏等,还有齐妃李氏说,南方“傻大姐”说、承德贫女说、海宁陈家儿媳说、热河汉女李金桂说……孰是孰非,莫衷一是,乾隆帝生母究竟是谁成了历史悬案。